赵桓见此一幕心也是安了下来,如今的大宋,可谓是人才济济,看着纷纷出列的武将,赵桓也不知道选谁,毕竟选谁就是给谁送军功,可到底该选谁呢?
不过很快,便有人给出了他答案,直见武将请战完了,文官也开始出来凑热闹,礼部尚书张恭谦是南都总管张叔夜的远房叔伯,再加上两人关系极其亲近,自然是要举荐他了。
“启禀官家臣认为,此战应由南道都总管张叔夜出战,南道都总管因总管南道诸路,对东南各路都极为熟悉,兵种也极易适合水乡作战,所以臣推荐南道都总管张叔夜。”
张恭谦刚说完,便有人不服,直接回怼道:“老尚书,我看这就不对了吧?总不能因为谁熟悉就派谁去作战吧!那朝廷的大战岂不成了儿戏?”
“我看还是应该派遣精兵强将,方能以雷霆之势横扫叛乱,将两浙路的损失降到最低。”
“既然如此,派遣精兵强将,那定然是天武军都指挥使岳飞岳将军了,他手下的一万天武军,可是上四军中的精锐,派岳将军去定是万无一失的。”
“不渴不渴,岳将军手下皆是骑兵,而南方多以水路为主,骑兵不行,行动太过受阻,我看还是派遣水军统领. . . . . . . . . . . . 。”
短短片刻时间,整个朝堂上就乱成了一片,赵桓也是一阵扶额,不过兵将有进取之心,总的来说还是好的,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吵,最后的决定权依旧在赵桓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利弊分析,最后结论终于得出。
北道都总管种彦崇领精兵5000、南道都总管张叔夜领精兵5000,即刻发兵南下平乱,同时任命两浙路安抚使张华为前线总指挥,统领两支兵马。
消息一出,有的人喜上眉梢,有的人唉声叹气,不过赵桓还是对没选上的人安慰道:“众将不要担心,日后我大宋还是要开疆扩土的,要打的仗不会少,到时候将士们只需奋勇杀敌,功劳朕自不会怜惜。”
虽然话是这么说,可是经此以后,还有哪个不长眼的会起义找死,至于去外面,对付女真人功劳可就没这么好拿了。
不过,事已至此,众人也不想再哀怨在皇帝面前留不下个好印象,而接到命令的钟彦崇和张叔夜,两人也是丝毫不敢怠慢,他们虽然勉强抢到了这份功劳,可是盯着的人太多了,若是稍有差池,又是免不了一顿弹劾。
所以两人都极为上心,命令下达的第二天,大军便从军营中出发,一路上突飞猛进,1000多里的行程,再快也需要数天。
而另一边早就出发的张华,此时已经赶到了温州附近,不过他倒没有立马发起进攻,毕竟他自己几斤几两,他还是心里清楚的,想要凭借这2000人攻下城池,那是痴心妄想,他是来平乱的,不是来找死的。
再加上有皇城司关于李家庄的情报,他可不想放过这些人,很快,飘扬着宋字战旗的大军,就赶到了李家庄外。
守在寨墙上的庄丁看见朝廷大军也是一愣,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