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她们这些人,都住在这一个大院子里,平日自然也是互帮互助,为彼此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为自己减少了很多负担。
杜二娘和杜鹃回来的时候,正赶上赵家的商人上门收购。
杜鹃也见过几次赵家的人,一边进到院子里通知大家赵家来收东西了,一边乐呵呵的跟大家说晚上有好吃的。
“你孩子被你带的很好,比第一次见的时候开朗多了。”
“还得是我们皇上治理的好,让我们这样的人手里边能有多余的银钱。要是我连自己都养不起了,天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哪有能力收养孩子呀。”
赵家人性格温和、做事周全、会照顾别人的感受。
由于担心杜鹃听到,因此并没有提起杜二娘的过去。
杜二娘也不是个傻的,自然知道赵家人担心什么,于是斟酌了一下措辞开口说道:“要是没有皇上给民妇这个机会,民妇和民妇的兄弟姐妹,也没有如今安稳舒适的日子。有这样一间院子、过安生的日子、身边还有女儿陪伴,民妇现在已经非常满足了。”
听到杜二娘的说辞、看到杜二娘的表情,阅人无数的赵家人凭经验,也相信了杜二娘。
“你们带个孩子也不容易,只要东西做的好,以后如果有客人订做我们也会想着你们一些的。”
“那就多谢贵人了。”
直到收完东西,钱货两清,赵家带着人离开了杜二娘一伙人住的院子,负责赶车的小厮才好奇的问道:“我看那杜二娘府上有兄弟姐妹数人,她们这么多人养活一个小姑娘应该不成问题,您何苦还要帮着她们呢?”
“其实那姑娘说小也不小了,早就过了记事的年纪了。”
赵家的管事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一般的人家收养孩子,都愿意收养那些年纪很小的。这样等孩子长大以后,几乎对亲生父母没什么印象,甚至有一些完全不记得自己的亲生父母,会好好孝顺她们的养父母。”
“那是杜二娘收养的那个小姑娘,父母不是都不在了吗?”
“正是因为已经不在了,对她的影响才更大。你想想,要是她的父母还在却不要她,那她被收养之后,对以前的父母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对不对?”
赵家的管事摊了摊手说道:“但是那个小姑娘的父母都没了,也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亲生父母即便身上有一些缺点,也会被她渐渐遗忘,她能记住的都是那些美好的回忆。”
赶车的小厮闻言宛如亭湖灌顶:“她越长大,越会觉得以前的日子特别美好。一旦受了委屈,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生父母!管事的,您是这个意思对不对!”
“所以杜二娘愿意收养那个孩子,其实也算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