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是明知故问,所为是想显得谦虚,但饶是如此,也已经让宋应星大惊失色了——这可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知识!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震惊之中的宋应星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吓了李自成一跳。
胡澥也吓了一跳,暗怪宋应星怎么这么不稳重,问道:“长庚(宋应星字)你怎么了?圣上说对了吗?”
宋应星眼睛瞪得溜圆,本来就挺大,这会儿显得更大了,盯着胡澥连着快速点了好几下头,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胡澥却已经见怪不怪了,抚须笑道:“皇上天命在身,聪明睿圣,几暇格物,豁贯天人,神奇之处,在在皆是。长庚初来乍到,还不了解,以后时间长了,自然都会知晓。”
还有别的神奇之处吗?宋应星更觉震撼,扭头看向李自成,只见李自成摆手说道:“世间万物,大到楼台殿宇,小到烟壶核舟,精密如西洋钟表,神妙如昌南(景德镇)窑变,俱是从无到有,从陋至精。只要出自人手,必有开创之人,无非比他人多思多想多尝试了一些而已,非唯天赐,实赖人力,并无神奇之处,人人可以效法。”
李自成不想也不能像康熙那样垄断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只把它们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而不做推广,所以并不享受“几暇格物,豁贯天人”的吹捧,而是强调“并无神奇之处,人人可以效法”。
可是这在宋应星听来,却恰好吻合了“天工开物”这四个字,开物成务,巧夺天工,正是他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当下急忙问道:“陛下有意推而广之吗?”
“正是,”李自成颔首微笑,“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宋应星跪了下来,叩首说道:“陛下宏愿,私激所心,应星不揣浅陋,欲试于当时,而效犬马之劳。”
李自成要的就是这句话,闻言大喜,起身上前,搀起宋应星说道:“朕得先生之助,何愁百业不盛,兴复不成?愿请先生就任国子监司业,专授实学,兼理实践,还请先生万勿推辞。”
大顺朝的国子监司业是从五品,弘光朝授予宋应星的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都是正四品,但世上还有比兴趣就是工作更幸运的事吗?终于有了实现抱负,一展才华的机会,谁还会在乎那区区品级的高低?
宋应星欣然领命。
李自成喜不自胜,说道:“实学是为了经世致用,如果不能致用,纵使下笔万言,天花乱坠,于天下苍生有何益哉?朕当下旨,国子监今后分为经学和实学两科,分科取士,不分轩轾。宋卿你大胆干,有朕做你的后盾,不必在意腐儒迂论。朕就不信了,靠着他们那些夸夸其谈、空无一物的高头讲章,就能把鞑子说得放下武器,慕仁向义?”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宋应星和胡澥对视了一眼,心中不知是喜是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