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旋也禁不住微微皱眉,他也不得不承认李逸这些话确实很难反驳,因为他确实有道理。
“逸王殿下果然是见识不凡,居然连烹饪之道也如此精通。”
这话说的,明面是在夸奖,其实却还是在贬损。
而且故意不提李逸说的那些道理,只说他,精通烹饪之道。
因为烹饪之道对他们来说,那是不上台面的东西,下九流。
“哪里。”
李逸淡淡一笑,“能者无所不能而已,昔日圣人不也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言吗?”
不过他这话一出,却有大儒好像猛然抓住了把柄似的笑道:“呵呵,圣人所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乃是礼。”
“什么是礼?”
李逸问道:“礼为什么存在,从何而来?”
这些东西自然难不住这些大儒,不过杨旋却一笑,反问道:“殿下有和高见呢?”
李逸缓缓站起身来,一边微微踱步,一边道:“在我看来,礼就是规范当时社会,戒除当时社会人群不良习惯的规矩。
就比如说有父母对小孩子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什么?这就是礼。
这样的礼为什么会存在呢,因为父母知道不这样做会生病,但是却又无法一一和孩子说清楚,并且让他记住,于是便说这是礼,必须要这样做才是有礼,不这样做就是无礼。
而圣人教化百姓也一样,有些道理,因为当时的百姓因为理解能力,或者认知水平,不足以理解某些行为背后的道理。
或者就算明白了,却因为种种原因不会遵守,于是圣人便只好以礼的方式来约束百姓。
比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等。
还有婚丧嫁娶等等是为了维持当时社会允许的规矩,但是这样的规矩是在变迁的,是要适应当时社会需求的,解决当时社会问题。
这就是礼存在的价值。
而不是要把礼弄成教条,不然诸公为什么现在都坐椅子而不坐席子呢?”
听到李逸居然把原本高大上的“礼”说的这么朴实无华,一众大儒都感觉头顶万马奔腾,三观都被踩碎了。
下意识的就想要呵斥胡说八道,居然把礼和父母叫小孩子要洗手相提并论,这不是胡闹吗?
明明是应该更高大上的,至少也要关乎修身养性吧?
关乎性命之道吧?
但周围百姓却觉得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那些读书人动不动就说的什么礼法礼法,这也不是很难理解啊,为什么以前那些读书人说起来就之乎者也,云里雾里。”
杨旋抿了抿嘴唇,也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他倒不是无法反驳李逸的这些话,关键是李逸这种讲道理的方式让他很不习惯。
以往他与人辩经,都是往高大上里去讲,讲的越玄乎越好。
可是眼前这位逸王殿下,似乎就是有本事把任何高大上的动向都讲的朴实无华,浅显直白。
他憋半天,最后问道:“按照逸王殿下的意思,这天下就没有共通不变的道理了,那世人当以什么来作为准绳呢?
国家当以什么来作为行为准绳呢?
若是人人都没有行为准绳,天子与朝廷也没有行为准绳,那么这天下不是乱了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