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陈老太听不太懂这四个字,但感觉是要立规矩的意思,于是点点头,“你说,只要是为孩子们念书好的,娘没有不依的。绝对不拖孩子们的后腿。”
苏芸儿点点头:“念书是个苦差事,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更是苦差事。纵观古今,就没有人念书会不受老师训斥的,所以,我少不得回训诫他俩,到时候,你就是再心疼,也不能来阻止我,不然可能孩子没教好,还养出一身坏毛病来。”
陈老太听了,心里立刻就揪疼了一下。
以后宝贝孙子孙女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但是为了念书,为了以后孩子们有个好前程,陈老太坚定地点点头:“好,都依你。”
跟陈老太打好预防针,苏芸儿才扬声冲着外面喊:“小树小草,快来。”
小树小草在外面等了一会儿了,知道娘要和奶奶说事儿,便很懂事的没有进来,一直等着叫。
“小树,小草,你们过来,站好。”苏芸儿表情温和中带着严肃,小树小草不自觉地就也跟着紧张起来,在苏芸儿面前挨着站好。
“小树,小草,这是娘带回来的书,一本叫《三字经》,一本叫《千字文》,都是给你们启蒙用的。
“你们之前说愿意念书,那念书就要刻苦、要认真,没有人随便看两页书就能成功的。你们的启蒙会由我来教,每日里教的内容,次日一早早饭前会检查,若有背不出、记不得的情况,便不许吃饭,直到记起来了、背下来了,才允许吃饭。你们听懂了么?”
小树小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觉得惊喜,又难以置信。
喜的是这么快就可以开始念书了,难以置信的是,居然教自己念书的是娘亲?
娘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两个孩子眼睛里都是疑问,但苏芸儿却不打算,也不需要跟他俩解释自己为什么能识文断字的。
她轻轻清了下嗓子,两个孩子立刻收回对视的视线,看着苏芸儿。
“咱们现在,暂定每天上午给你们上课,下午你们自己去自习,地点方式无所谓,有不懂的就问我,然后次日早上考核。听明白了吗?”
小树小草连忙点头;“听明白了。”
“好,今天天晚了,你们是想晚上就学两句,还是等到明天?”
“今天晚上!”
“今天晚上!”
两个孩子抢着喊到。
苏芸儿满意点头,孩子们的反应早在她的预料之中。
“好,那等下临睡前,给你们当做睡前故事讲吧。”苏芸儿拿起了那本《三字经》。
“《三字经》,这名字倒真奇怪,难道是和尚念得?”陈老太跟着念了一遍书的名字,笑了。
“是因为这书里每一句都是三个字,如三字歌诀一般。它可唱可诵,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最是适合作为启蒙读物了。”苏芸儿解释道。
苏芸儿低下头翻看书本,陈老太身子往后仰去,在自以为躲开苏芸儿视线的范围外,对着小树小草比划了几个手势,又挤眉弄眼。
得益于祖孙三人的心灵相通,俩孩子很快就明白了陈老太的意思。
“娘,你给我们先念几句吧。”小树扶着苏芸儿的膝盖,扭了扭身子,撒娇道。
小草也跟着央求。
陈老太也说:“孩子们学习这么积极,你就给孩子们念两句吧。”
苏芸儿笑了,陈老太这是想要考教考教自己的学问么?
也好,那就让他们祖孙安安心。
苏芸儿:“好,那就念几段,给你们听听。”
苏芸儿也没有打开书本,只是将书本放回桌子上,开始背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背着背着,苏芸儿站起身,一边在屋里踱步,一遍一句句背诵,听的小树小草都听入了迷,陈老太也被吸引了,听的津津有味。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被送到这里,苏芸儿便停了下来。
回头一看,祖孙三人看着自己的目光中,或是敬佩,或是欣慰,或是骄傲自豪。
“娘,你好厉害!”
小草最先回过神来,由衷赞叹道。
“娘好厉害,居然能一口气背出来这么多书。”小树摩拳擦掌,“娘想我什么时候也能背这么多书啊!”
“小树他娘,我们陈家有你,真的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啊!”陈老太说着,眼眶又红了。
要知道小树只要念书,参加科举,那老陈家以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农户了,那是读书的人家啊!连里正都要高看一眼的!
“不过,这书里的内容也挺有意思,怎么还有狗的事儿?”
苏芸儿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娘,那句不是说家里养的狗,而是‘如果不好好教育’的意思。”
陈老太听了,不由得老脸一红,笑着给自己打圆场:“你看我,大老粗了不是,闹了这么个笑话。小树小草,你们可要好好念书,以后不像奶奶似的,出这种洋相。”
“奶奶,等我学会了,我来教您,不让奶奶出洋相!”小草贴过去,抬起手来给陈老太捏肩,软声软语的哄着,陈老太笑的更满足了,亲昵地捏了捏小草肉肉的小鼻头。
当天晚上,入睡前,小树小草就缠着苏芸儿给讲《三字经》里的故事,因为苏芸儿说了,《三字经》里面取材了很多很多古人典范,学习《三字经》不但能学习知识,还能了解历史故事。
孩子们太好奇了,居然都没有人再抢着和盖雪玩儿睡前游戏了。
苏芸儿给他们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两个孩子听的津津有味,最后迷迷蒙蒙的时候,小草还在念着“人之初…性…本…”,六个字还没念完,就已经睡着了。
隔着中堂,东边屋里,陈老太听着母子三人的说话声,心里只觉得满当当的,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