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舍利子。一切诸法性本无相。若有菩萨。说于无相。是则无相。还应可说。何以故。无相有相皆无相故。不可说言。此为有相。此为无相。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能悟如是一切法相。即是无相。不可得见。不可执取。如法了知。是名正行。菩萨摩诃萨。勤修如是正法行已。当于诸法证入无障照明之慧。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正行之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安住正行聪睿者 于菩萨藏善决定
此人于法不起执 无执取行相如是
证得诸法不为空 非于诸法空平等
又非空法有所执 无执正行相如是
于法无取亦无舍 亦非取法以为法
无取是名诸法相 无取正行相如是
若于诸法智无碍 此智无有不焚烧
于焚烧智无所执 诸法正行相如是
智者安住远离德 于法应起勤精进
若能依止轨则行 尔时当入清净门
是清净门通诸法 亦了有情诸欲解
智者虽知无所观 而能演宣如是法
于甚深法了胜义 常于深义胜决择
踊现无边功德行 明智多闻如大海
于彼所说诸文义 究竟无能证得者
以彼文义俱无边 真实正行恒无动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乃至为他如法说已。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获得光明。能破一切无明黑闇及诸翳膜。舍利子。如是光明即为智慧。何以故。善不善法皆能明了如实知故。是菩萨摩诃萨。修如是法获明慧已。乃至命难众苦因缘。决定不造诸不善法。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欲永灭不善法。故随所闻法极善通达。既通达已。是则说为牟尼寂静。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正行之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如人入闇室 覆蔽绝光明
虽有众色像 非明眼所见
如是虽有人 内具诸明解
不闻于正法 善恶何能晓
多闻解了法 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盘
善听增长闻 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 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 证现法涅盘
净觉法相应 证得第一乐
闻菩萨藏已 正法善安住
为世大光明 行菩提妙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能受持菩萨藏经正行人所。深起敬心善知识想。既生想已。又于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倍复寻求。令此法门转增明净。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求菩萨藏故。发生信欲。策励正勤。捡摄其心。令定安住。是菩萨摩诃萨。于四正断方便修成。一切法中得无障碍。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正行之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所谓说法者 即为善知识
恭敬听闻法 安住于正行
欲解常无退 精进常高勇
净慧常修治 于智常安住
自然达诸法 不随于信行
以智观于法 是为诸佛说
智者分别句 趣义善加学
于白黑品等 常修常远离
心曾无厌倦 于法无退没
身欲并轻安 速得心精进
由闻法增智 智增无退念
智恒依念住 了知净秽法
学于无上法 趣胜念慧力
了众生欲解 自学于长夜
学法已升进 极进智清净
了众生欲解 如解便开示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如是寻求通达觉慧。依是清净善法明门。菩萨常应如是修学。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法修学。应作是念二因二缘能发正见。何等为二。所谓从他闻音及以内自如理作意。彼复思惟。从他闻音。如理作意。为何等相。寻重思惟。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法律教。但于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以慢力故起增上慢。我说是人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恼等。既不脱诸热恼等苦。岂得脱。彼五门生死为之沉溺流转不息。是诸众生实非解脱。而便自谓我已解脱。实未离苦。而便自谓出离众苦。是故如来依是人故。如实说法。若能从他随顺听闻。是则解脱诸老死等。复作是言。如我先闻薄伽梵说。
多闻解了法 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盘
善听增长闻 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 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 证现法涅盘
闻法净黠慧 证得第一乐
是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是思已。当于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及以圣法毗奈耶教。殷重听闻受持读诵。广为他人敷演开示。
复次舍利子。若诸含识于菩萨藏微妙法门。虽复听闻而不如理方便作意。当知是人于彼圣道不能正行。是故如来依是人故说正法要。作如是言。若欲解脱生老病死。当具内自如理思惟。诸菩萨等应如是学。舍利子。云何名为如理方便。何等菩萨如理作意而能修学。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理方便者。无有一法若合若离。何以故。如理方便非方便故。又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有安住如理方便及作意者。当知此相但是音声。而此音声性无所起。亦不转起。及由彼故而发音声。何以故。彼一切皆不可得故。又复菩萨观是音声前际后际。从何而生灭往何所。如是观察了不可得。又更推求如此声者。为在已说。为在今说。为在当说。又重推求如是声者。若已所说。若今所说。若当所说。如是声者。若为断故已说。若为断故今说。若为断故当说。如是声者。若为证故已说。若为证故今说。若为证故当说。是菩萨如是一切寻求声已都无得者。又更观察。若过去相。若未来相。若现在相。如是观已皆不可得。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正观察时。是名如理方便作意。是故如理方便菩萨摩诃萨。于如是观应具修学。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如理观耶。诸菩萨等云何应学。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性息灭。若如是观。名如理观若观诸法自性寂静。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空寂。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入平等性。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无生。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不生。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不起。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若观诸法毕竟寂灭。是则名为如理正观。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亦不见有能观之者。应如是观。所谓非观非不观故。若有菩萨作是观者名如理观。若他观者名非理观。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学如是如理方便。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理方便者。非于少法有愚迷故。如理方便者。非于少法而生障碍。如理方便者。无有少法非解脱门。如理方便者。无有为断少分法故发勤精进。如理方便者。不为证少法故勇励正勤。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以如是如理正见。如其所见正观诸法。舍利子。云何名为如其所见正观诸法。舍利子。谓无所见名观诸法。何等是为无所见耶。舍利子。无所见者。名为无生。言无生者。是为无起。言无起者。名无所照。是故如来。依是正法。说如是言。若有菩萨。观一切行见无生时。即是趣入正性决定。夫正见者谓能趣入正性决定。舍利子。彼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何因缘故。当得趣入正性决定。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若观我见为平等者。即是一切诸法平等。若作是观。当知趣入正性决定。是故诸菩萨摩诃萨。若欲趣入正性决定者。当于如是大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受持读诵研穷义趣。复应为他如法广说。便当于是法门如理方便作意修学。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行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