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TAMA!”这时,别说视频中的主人了,正在看直播的网友看到这个场景都瞬间血压升高,甚至有人直接破口大骂。
很多人都已经歇斯底里了——这安逸的场面啊,就不能让我多享受一分钟?这些乱七八糟的工作就不能明天再来?
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但天总是不遂人愿的,能够下班不接工作电话,不看工作微信的,领导安排工作敢直接怼回去的,寥寥无几。
他们已经能够想象,画面中的这位女士手忙脚乱的撕下面膜跑去书房打开电脑去处理工作消息的场景了,因为这是他们,正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但画面的走向并非像所有人想象中的那样。
【注:本场景展示效果使用【珠穆朗玛使命】芯片长期训练而成,郑重提示,此间所有过程并未使用到摄像头。】
只见女士微微睁眼,卧室大电视上的画面已经变了。
电视屏幕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封工作邮件,重点内容已经被标注并草拟了回复。
而这时,只见女士只说了一句什么,原本草拟的回复从上到下整体都变了,很多人甚至都没看清上边究竟写的是什么,一晃而过,但此时女士点头了,一封回复邮件就这样已经被发出。
而OA和CRM的流程也很快被以更高效率的方式被处理,整个过程加起来,甚至都没有超过三十秒。
“我数了,做完这乱七八糟的工作,这位女士从头至尾,点了四次头,摇头一次,说了一句话。”
有人关注了细节,立即发表了这个评论:“摇头的是一个OA审批流程,原本人工智能的建议是通过,然后罗列了审批意见若干。
“女士摇头后,立即改为拒绝,拒绝的理由都是瞬间出来的——这说明,拒绝的理由在原本建议通过的逻辑下都已经准备好了!做事儿准备完全,我对我的的助理就是这么要求的,这个我很喜欢!
“而邮件的回复就更了不得,人工智能的建议未被采纳,视频中的女士只说了一句话,人工智能就按照她的逻辑重新生成了回复,这活脱脱的活人助理。
“而且活人助理哪有这么快,你跟她讲这样不行,要那样,她回去重写也需要时间的啊,而这,秒秒钟,很多人都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儿吧?”
很多人是都没看清怎么回事儿,有条件的已经快退去逐帧去看了。
而此时,现场的画面已经回到了初始: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组服务器?一个机房?
还有一个家?
画面中一个古体的“家”字缓缓浮现,而周围密密麻麻的线路最终汇聚成珠穆朗玛使命的logo,替代了那个“豕”。
很多人看懂了2041所要表达的内涵,“家”字“从宀从豕”,无“豕”不成家,“豕”是农业文明诞生的一个象征符号。
但今天,2041用这样一个短片告诉大家:“无‘使’不成家”——而这个“使”是指的芯片【珠穆朗玛·使命】
短片落幕,雷鸣般的掌声在现场响起,经久不息。
而程旭缓缓走到台前:“给我们的房子装上一个大脑,它才是一个家。”
程旭说话的同时,屏幕上缓缓的打出了四个大字:“私域人工智能。”
“什么叫私域人工智能?”程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域’?”
“‘域’就是范围。”程旭切了一页PPT,接着介绍道:
“刚刚画面有提示,卧室里用的不是摄像头,是姿态传感器,我现在要告诉伱的是,就算它是摄像头,那也完全无所谓,因为这个东西它出不来你家这个‘域’、这个范围,它是不连公网的。
“私域人工智能,打一个并不恰当的比喻,它是你大脑的辅助,你大脑是怎么想的,别人不会知道,除非你说出来,写下来,发出去,别人才会知道。
“私域人工智能也一样,私域与互联网之间是硬隔离,私域内所能传出来的只有编码指令,而这些编码指令可以编译成结果。
“而处理的过程与素材,别说公网里,就连私域内也都是没有的,因为私域人工智能整个体系是不配备硬盘的,数据持久化存储的基础就不存在。”
程旭介绍的同时,屏幕上显示着刚才这个场景的整个过程:
【办公消息发送(公网)→私域人工智能对办公消息的处理与建议(公司)→办公消息传入(公网)→私域人工智能动作识别(家)→通过动作识别结果对工作内容进行处理(公网)→处理完毕(公网)】
看到这里,很多人心里都已经完全有数了,私域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一个东西了——与其说这是一个给你配备的助理,倒不如说这是一个给人增加的智商或许更贴切些。
“这新品发布会,太震撼了!”有人不由自主的感慨。
而更多的人,则是听着介绍,看着画面,时不时的拍着自己的脑袋瓜子,好似这样就能让自己更加清醒一些。
“这是一个什么怪物啊!”
“谁跟我确认一下,现在是哪年?”
“2041,这不屏幕上写着呢吗?”
“嗯,直到现在,才有一点点科幻的感觉!不过还差得远呢,2041再接再厉,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