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出发之前,曹芳特意腾出一段时间,和他好好聊了聊。
来到他身边一年多,张华已经熟悉了大部分流程,表现出色,是同期郎官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个,甚至比不少资历更老的尚书、中书都出色。
但仅在中枢是不够的。
不了解真正的民情,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曹芳对张华期望甚高,自然不满足于让张华做一个趁手的秘书。让他去调研,就是给他机会接触真实的民生、民情,了解底层经济的动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接触底层百姓,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更不可能领悟他行而不言的秘诀。
用世家是迫不得已,要想完成改革,真正摆脱世家的掣肘,希望还在底层的百姓。
那才是真正的民心,而不是世家口中少数人代表的民心。
张华出身寒门,他比出身世家的卫瓘、荀顗更容易体会普通百姓的辛苦。
所以,卫瓘只能去调研北疆。
迫在眉睫的外忧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内患却不能。
因为他们就是内患本身。
张华却可以去调研并州到京师之间的情况,全力解决内患。
曹芳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他可以利用穿越者的外挂,知人善任,引导这个时代的精英们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并尽可能拧成一股绳,而不是内斗。
为此,他事无巨细,几乎和张华说了他所知道的调查研究需要注意的所有环节,鼓励张华通过这次调研,从圣人经义走向实践,再次认识这个世界。
张华感激涕零,发誓一定不负天子所望,完成任务。
——
张华出发不久,王广兄弟就赶到了行在。
汇报完王凌的丧事处理情况,向天子表示了感谢后,王广介绍了自己带来的两个族中女子。
曹芳表示,自己并不需要见她们。
他没有那种一眼知人的本事,匆匆一瞥,无法断定其人品行。
我不反对你们和曹兴联姻,但你们推荐的,你们负责。
如果将来曹兴犯错,你们推荐的这两个女子却没起到规劝的作用,你们都脱不开干系。
王广很为难。
事情办到这一步,他有些进退两难。
继续向前,将来真要出了事,他可能承受不起责任。送人给曹兴,本来是想沾点好处,现在却要背上责任,显然不值得。
可是后退也不行。
不仅曹兴那边没办法交待,天子面前,他也显得没有担当。
无奈之下,他只得去向王昶请教。
听说王广想送两个女子给曹兴,王昶盯着王广看了半天,苦笑道:“亏你想得出来。玄冲(王浑)与钟氏联姻,你与诸葛氏联姻,都带来了什么结果,你看不到吗?若不是你才华出众,又协助天子训兵有功,只怕祁县王氏的荣耀就到令尊为止了。”
王广苦笑,再三向王昶问计。
王昶想了半天,最后说道:“事已至此,退自然不能退,只能尽可能减少一些风险。这样吧,你去求张贵嫔,让你那两个族妹在张贵嫔身边待一段时间。”
王广不解。“是转送给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