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们先去洛阳当然好,但冀州、并州、幽州以及凉州的,甚至包括河东的,就别去洛阳了,可以直接来行在。一来是他们离晋阳更近,二来这些地方靠近边郡,尚武之风浓厚,适合从军的人更多。
这些人尽早入职,对重建并州军有利。
几个人互相激发,互相补充,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妥善的方案。
曹芳随即命人拟诏,吩咐三公施行,同时让王昶办完丧事后尽快返回行在,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讨论结果,从军的可以直接来行在,由太尉府进行考试。
消息一公布,晋阳民心士气大振。
这不仅彰显了朝廷对并州的重视,还说明天子要在晋阳呆一段时间,直到并州重建有所成效。
天子在此,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物资送到晋阳,有助于太原郡恢复元气。
——
钟会的母亲张菖蒲很快就赶到了晋阳,钟会的长兄钟毓却没来。
荀顗以私人名义发出的邀请也应者寥寥,绝大部分人选择了无视,根本不想给钟会这个面子,只有极少数人与张菖蒲一起赶来。
钟会很恼火,恨得牙痒痒,将无数人的名字记在了心里。
曹芳却很坦然,有条不紊的推进。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钟会迎娶呼延药。
洛阳亲友没来,但晋阳当地的大族却很给面子,几乎是倾巢出动,送上了丰厚的贺礼,忙前忙后,形如家人,让钟会感到了一丝安慰。
至于匈奴人,更是不用说,包括刘豹在内的匈奴贵族一个不落,全部出席,礼物堆成了山,仅是最上等的战马就有两百多匹,几乎可以组建一个骑兵营。
曹芳本人没有出席婚礼,但他送了一份贺礼。
录钟会前后功,拜钟会为护军将军,赐执戟卫士四人,出则执戟随行,居则守卫门户。
世家子弟大多有随从,但那些都是私人部曲,出席与公务有关的场合时是不能带的。这四名卫士则不同,他们是天子赐给钟会的,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
这是一种特别的礼遇。
这样的礼遇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能与此相比的,也就是年老有病的三公可以乘辇,由卫士抬着上殿,而不必自行。
钟会的父亲钟繇当年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天子给钟会这样的待遇,不仅让钟会在官职上超过了钟毓,更表明了由钟会继承钟繇功勋的意思。
钟毓的嫡子身份没人可以撼动,但钟繇的功勋、荣誉却不一定由他继承,最终还是要看他自己的官爵。如果天子有意栽培钟会,反超只是一句话的事。
一两代人之后,钟毓除了继承来的爵位,什么也不是,谁还在乎他是不是钟繇的嫡子。
钟会有自知之明,上书请辞卫士,表示自己功绩不足,资望有限,当不起如此殊荣。
曹芳接受了钟会的请求,减执戟卫士为两人。
然后,他又下诏,分钟会之功,进钟琰之父钟徽为黄门令,并拜两名随张菖蒲赶来晋阳的颍川钟氏子弟为郎。
诏书一下,得到官职的钟氏子弟就兴奋地跑到钟会面前,表示感谢。
从即日起,我等奉护军将军为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