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是十六世纪的朝鲜往事,我相信他们也不希望再一次提起或者发生这样的事情,往事不堪回首,还是向前看吧。毕竟康庄大道上净是坦途了。
进攻全罗道的清军是黑龙江第一一师和吉林第三一师两个师混编而成的一个军,大概四万人差不多,而且他们的装备也已经更新迭代到了清一色的国产八八式半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他们的炮兵配置也已经达到了每个班排都有一个炮兵班,配备了国产仿造的七八和九零式迫击炮和散弹炮,还有八三式的汉阳厂造成的机关炮和当初八里桥之战的阿姆斯特朗钢炮至今还没有退役,是因为阿姆斯特朗钢炮的质量和杀伤力以及耐腐蚀能力远远超越了清军当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了,可惜的是我们的兵部决定在朝鲜战事结束以后换成其他的大炮了,它作为第二代的火炮支撑了四五十年的历程,我们绝对不会把它忘却掉的。
然而驻守在全罗道全境的朝鲜国士兵们只有大概两万三四千人的战备部队,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战备部队呢?因为前面几次战役的的伤亡太大,以至于把整个朝鲜的预备役本来有大约两百万的剩余,但打到现在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只剩下了二十万的部队左右,加上缺衣少粮和武器装备配比不完全导致将近一半以上的步兵全部叛变,就只剩下了可怜的十五万人,这是朝鲜国仅剩的战斗力了,所以分配到各个道的兵力部署就会出现一定的缺员状态这也是常态了。他们的指挥官叫李明晔,祖籍原来是庆尚南道的一员,他当年在宪宗朝时期因为护王有功,加封为护国神威大将军,统领全罗道全道上下的一切物资配给。可是,他碰到了清军的混编军,指挥官叫钱武忠。原来是湘军名将鲍超的一支分队的领头人,后来开赴朝鲜战线,被鲍超所抬举他才光荣的当上了这名指挥官,他心里窝着一口气一定要把全罗道拿下,来以此感谢鲍超将军的知遇之恩和栽培。
高蔽邑城是朝鲜端宗元年(1453年)全罗道民们为抵御外部侵略,做到有备无患而发挥智慧建造的天然石城郭。用天然石堆砌而成的城墙全长1680米,高4~6米,仅是外观就别具一格。各座城门用石头堆砌而成,以阻挡外部入侵,守卫正门,从中可以看出祖先们的智慧。登上城郭之前可以看到一块写有“踏城游戏”的木牌。
当然,至此生死存亡之际。但是朝鲜国的士兵们和将军们却在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沉迷于贪图享乐,不安军事,还有一些将军们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盲目自大、刚愎自用,他们认为反正清军早晚会把全罗道全部都攻陷到,倒还不如先贪图一时安逸,等到清军来了,那么再说。也就是这一种想法逐渐的在朝鲜国的士兵们中蔓延开来,后来他们就慢慢的开始养尊处优高高在上,不想着如何去抵御外来的进攻,而只是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而鼠目寸光,不会懂得将眼光放的长远,而这就导致了朝鲜国士兵们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左倾冒险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思想,他们的指挥官有的人公然向着朝鲜国法进攻,自己在府门口种植罂粟花和熬制鸦片,自己自娱自乐,从而来达到醉生梦死的境界。
李明晔看到自己之下的官兵居然如此的腐败无能,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比山贼土匪还要不堪一击,也不知道朝鲜国为什么要养一帮只懂得贪污受贿而不懂得如何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看起来他们没有这种思想觉悟。李明晔看到自己的官兵如此,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把自己的官兵拉起来训练,可是他们一个个的十分懒散,还有的人抽大烟抽习惯了,对于指挥官的命令充耳不闻,百般阻挠,有的时候还公然聚众斗殴,打自己的同胞,简而言之叫窝里斗搞内讧,也就是这样子,李明晔知道全罗道是根本没有希望守住了。他在一天晚上写好了遗书,表示自己已经尽了力了,可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朝鲜国一方,自己治下官兵军纪不严、贪生怕死之徒比比皆是,所以希望上皇可以理解。
而反观清军方面,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钱武忠将军看着全罗道的城墙,直接给传令兵发过去一条命令:“炮兵总聚焦横向某某,纵向某某,装填好炮弹,开炮!”随后,数百枚炮弹如同夜空中最美的星星,在天空中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弧形,慢慢的在朝鲜国士兵们的身边突然一下子炸了开来,这个时候的朝鲜国前线的将军们这才知道清军打过来了,可是他们丝毫没有做好战斗准备,而是命令所有的朝鲜国士兵们边打边退,不要恋战。他们四散奔逃,被炮弹炸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还有的士兵们不想要当怕死鬼,还没有放几枪就被纷纷的撂倒了,因为清军的轻重机枪并不是吃素的,一索索的子弹从枪膛中打了出来,表达着清军对于朝鲜国士兵们的痛恨和些许期盼,希望他们可以自愿的放下武器投降,当清军的战斗部队已经攻到了全罗道的阵地一半时,发生了一件震惊李明晔的事情,他的所有的步兵或者将军们纷纷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不一会儿时的时间朝鲜国士兵们被纷纷的编入到了战俘的分队中去,清军每扫荡一个地方的阵地,这个编队就要扩大一圈,可是那些瘾君子和吸过大烟以及贪生怕死、出卖国家利益的反动分子都被我们揪了出来,在十字街头全部都枪毙掉了,让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应该付出该有的代价,也是不得好死的那种。
李明晔眼瞧着大势已去,悔恨的说:“想我镇守全罗道多年,如今缺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应该抱憾终身,未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回,但现如今也只能自我了断了。”,当他看到了自己的官兵和将军们都当了清军的俘虏以后,他眼见清军已经来到了将军府附近,他也是临死之前毫无畏惧,面对死亡坦然自若,整理好衣着,拔出陪伴他自己多年的宝剑,在自己的脖颈上用力一划,鲜血顿时“噗呲”一下溅的竹墙到处都是,当钱武忠看到了如此忠臣良将也是十分敬佩,命令自己的士兵把李明晔将军好生安葬。
第二天清晨,清军为李明晔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追悼会,然后把他的尸首放到了他为自己所准备的御榇之中,钱武忠对于李明晔也是惺惺相惜,给李明晔将军鞠了三个躬表示尊重。
随后,清军浩浩荡荡将大营开拔,直冲庆尚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