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相应地压缩课程设置,其一是大刀阔斧地合并被认为是重复的课程,如数学、天文专业分别将七门基础课合并为一门“高等数学基础课”和“天文学基础课”,当时称之为“七合一”课程;其二是为体现“厚今薄古”,取消被认为是不必要的课程,如中文系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系的“中国历史文选”等课程均被取消。同时也增设了一些反映当代最新科技成就及政治斗争和学术斗争的课程,如化学系的“自制硫酸学、炸药学”,物理系的“固体物理”、“开普勒物理”,中文系的“文艺思想”,历史系的“资产阶级历史学批判”等课程。这次课程改革,全校总共取消23门课程,有61门课程合并为25门,新设课程24门,这种大中规模的并课可以极大的缩减一个学校的办学成本和为国家省下了一笔不小的钱款。
编写教材的工作则采取政府部门组织、教师和学生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师生合作编写,有学生单独编写,总的是以学生为主。有的课程学生尚未学过也参加这门课的编写工作,而且竟在短时间内全校就完成了25种教材。这次教材编写工作从批判旧教材入手,以致又成为一次学术批判运动,当然这种结合方式肯定会在极大的程度上会挫伤教师的着书立说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学生编写的教材和课文都会经手政府的一次次的审核和阅览,确保没有问题以后再编入课本之中,肯定的是上海和北京的商务印刷馆肯定是要很忙很忙的了。
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如抛纲教学,单课独进,通过尖端科研项目研制边做边学,以编教材带动教学,野外实习与生产劳动结合,实验教学与生产劳动结合等都应运而生。生物系被下放农场,以田间为课堂,以生产作实验,边劳动边学习,这个时候在广大农村中下放的一部分师生觉得这种抛纲教学会导致系统的教学和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得到排斥,所以这种情况一旦上报政府,就是决定在农村的基础上,就地成为一座座教室,由老师领头学生坐于田间地头听老师传授知识,这种方法其实挺不错的。
然后结果就是因为大跃进期间的一些政治左倾影响到了教学,所以政府部门立刻下令恢复和整顿教学秩序,让他们“积极贯彻教育方针”,做好两个三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政治要求。同时定下了三个具体落实的要求:“在继续执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方针时,强调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科研生产作出全面安排。为此,学校制定出“三道防线”,规定三者各占多少时间,不得相互侵占。当时规定生产劳动时间半年不得超过一个月,有些班级缺课太多,需要补课继续完成学习计划的。这一学期,还制定了《江宁大学学生学习督查、劳动考核及学年鉴定的暂行规定》。”
还有成立教学检查组,对在去年的教学改革中所作的各种试验进行检查调整,纠正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精简过多的倾向,理科加强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文科在古与今、史与论、文与道等内容的安排上作了调整;纠正了若干干扰教学正常秩序、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如单课独进、抛纲教学、以生产劳动取代教学实习等;并纠正强调教师下寝室辅导、集体学习、集体优秀等不恰当的提法;同时,加强了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如对成绩严格考查制度等。
再加上组织学习教育改革方针的全部内容,然后在《江宁大学物理系教研组对待教师宁左勿右》材料上所作的“端正方向,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教授、讲师、助教、研究人员为无产阶级教育服务”的批示,在国内的教育界进行知识分子政策的教育,扭转“宁左毋右”的思想,正确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按上级指示,把已经取消的教师学衔又恢复起来,以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但不再授新学衔。
采取以上措施后,生产劳动时间得到有效控制,教学秩序日趋稳定,读书空气也渐渐浓厚起来,教学质量稳步回升。
请看下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