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儿意思啊!今天学到不少东西。王大卫又掏出一锭银子,递了过去。这叫知识付费,不丢人。
银锭习惯性地瞬间消失。
王大卫拍了拍衣襟,笑道:“没有了,就带这么多。不过,我倒是真想跟两位再多聊一会儿,反正那边儿也没开门儿。”
这是真心话。两位官差学识渊博,正当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有人程门立雪,咱就狱门消金,都是一段佳话。
消失的银锭却又重新冒了出来。听说王大卫现已身无分文,两名官差良心发现,决定不收这最后一锭,让王大卫留着,进门之后还用得着。
王大卫连忙摆手。哪有送出去的钱再往回收的道理?这不符合洒家的风格。而且......
“也不差这点儿吧!真要用,我让他们去找曹有福,就是送咱们来的那位。放心,放心,他那儿还有。就是不知道里边儿是个什么行情?”
这一次,银锭消失得比较缓慢。但两名官差目光交错,含含糊糊,并没有干脆利落地回答王大卫关心的那个问题。倒不是因为王大卫没钱了,又或者他俩不知情,而是这个问题他们实在不方便说。
行有行规。虽说都在一个单位工作,但他俩跟大牢里的人可不是一码事。各走各的路,各赚各的钱,不能越界。
而王大卫明显是位不同寻常的“超级大豪客”,哐哐砸出来四十两,眼睛都不眨一下,说不定里面的人正在琢磨着这次要翻几番呢!要是他俩露了底,那可就太得罪人了。
见俩人一直不肯说个准数儿,王大卫决定主动出击,试探一下。
“一万贯?”
“咳!咳!”两名差官顿时咳嗽起来。“别介,别介。咳!您这,咳!咳!这都够越狱的了。”
“这样啊!那我就放心了。”王大卫一脸淡定,曹有福那儿的账本够他越狱好多好多次。
问题解决,狱门依旧毫无动静,那就继续聊天呗!虽然王大卫没钱了,但聊点儿免费的总可以嘛!
于是,在王大卫的“勾引”下,话题逐渐转向一个前不久刚刚“消失”的人——前狱丞,郑膺。
郑膺是个老头儿,具体年龄这俩官差并不清楚,也不敢打听,反正不小。他不是进士,从八品上的狱丞是恩荫得来的。
恩荫也是一种做官的方式。并非大宋独创,老早就有了。修修补补到大宋,如果你升到六品,就可以恩荫了。升得越高,你的名额就越多。
一般人都习惯把名额留给自家子侄,这也是人之常情,换谁都一样。真要是遇上自己欣赏的青年才俊,并且手上还有没用出去的名额,那......还是鼓励他继续努力,自己考个进士去吧!
但郑膺这个名额却有点儿不一般,它并非来自郑膺的长辈,而是来自于他的晚辈——外甥,吕惠卿。
吕惠卿,嘉佑二年进士,跟王韶、章惇、曾布、苏轼、苏辙、张载、程颢......同年。这一年的猛人实在有点儿多。但要问其中谁混得最好,官职最高,答案正是吕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