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真要散了,那他邓绾必将成为天下第一大笑话。
然而,王大卫你口吐莲花又如何?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随时随地都能掏出一箩筐的道理驳斥你。就比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想到此处,邓绾抓起惊堂木......
不行,这个道理不行。王中正用过,不好使,大宋是个跛脚王朝,王大卫早有应对之法,我还不能让他今天再说一遍,这么多老百姓看着呢!但,惊堂木已经举起来了......
惊堂木落下。
“王大卫,本官警告你,河湟入宋的文书早已送进政事堂,不日即将成为我大宋国土。”
王大卫毫无惧色:“嘿!你也说‘不日’了,那就说明现在还不是。
退一步说,就算明天批准,河湟成了大宋的一部分,那你们刑部也只能管明天之后发生的案件。以前的,你还是管不着。”
邓绾:“荒谬。本衙能管什么,岂容你一介草民置喙?”
王大卫:“哎呦!你心气儿还挺高,手伸得挺长啊!那好,我这儿正好有件发生在大宋立国之前的案子,你来给审审。
说是有这么一位重臣,本应辅佐朝廷,建功立业。不成想,有一天他突然领兵冲进皇宫,逼着人家孤儿寡妇把江山让给他。
你说该怎么判吧!
哦!对了。我还记得,被篡的那家国号叫‘周’。”
邓绾脸都绿了。这是,能说的吗?王大卫你自己找死不要拖上我。抬手指向王大卫,正要开口......
话到喉咙,猛然噎住。后背涌出一股冷汗,顺着脊梁骨流淌下去。
好险,好险,幸好刚才没说出口。一旦说出,王大卫这厮必定改口,说他提的那件案子的被告姓杨,不姓赵;被篡的是“北周”,而不是“后周”。
好一招上屋抽梯。王大卫会怎样尚且不知,但他邓绾却死定了。
嘴唇抽搐,手指抖动。好一会儿,邓绾总算稳住心神,厉声道:“王大卫,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本官今日只审河州断臂案,其他一概不问。”
王大卫看向邓绾,眨巴了两下眼睛,心头一阵懊恼。真奸啊!这都被你躲过去啦!想为民除害咋就这么难呢?
心气儿一散,王大卫颓然靠坐在椅子上,随口甩出一句:“你要审就审,随便。反正我不认。”
不认?倒也不算啥新鲜事儿,大部分时候被告都不认。可,今天不行。你得认,你不能这么消极,我挖好的坑你还没跳呢!刚才险些着了你的道,我得报复回来。
邓绾面色冷峻,沉声道:“王大卫,你认也好,不认也罢,都不影响本官判罚。虽然你多次顶撞本官,但本官以公事为重、断案为先,可以既往不咎,只问案情。现在,本官许你自辩。”
“自辩?”王大卫一梗脖子,反问道:“我为什么要自辩?你们有什么证据就直接亮出来好了。”
邓绾:“王大卫,本官提醒你,自辩是给你机会。你若有证据脱罪,此刻便是良机。倘若你不知珍惜,那就休怪本官无情。”
王大卫:“啥?还要我拿证据?我是被告啊!谁主张,谁举证。我为什么要拿证据?你会不会审案?哦!我懂了,你们大宋还在施行落后的有罪推定。这太可笑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