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法国人想要用骑兵做文章之后,楚军的指挥官们也迅速做了战术安排。
如此一来一往,法军的骑兵更难受了!
也好在他们在巴黎留下了一部分战略预备队,要不然这八万兵力都集结不起来然后就被攻占首都了。
同时在步兵战术上也进行了革新,从单纯的注重大规模战役发展起来了注重中小规模战斗的小规模战斗,基层的作战单位从以往的排级进一步下放到班级,形成了班组战术。
法国人早有准备,这是他们能够在巴黎集结上万甚至更多骑兵的关键因素。
随便一发炮弹命中,就能轻易的带走一堆法国骑兵的性命。
而楚军的步兵们,也打出了远远超出法国骑兵想象之外的密集火力!
仅仅是几分钟后,最勇敢,决心最大,冒着楚军猛烈炮击和步枪火力,依旧顽强发起冲锋的千余名法军前锋骑兵就伤亡殆尽。
首先是集结己方的骑兵部队,主要是第五十三师骑兵团以及印度军团第四师的骑兵营。
这种情况下,其实楚军在印度地区里的战斗,也是以中小规模的战斗为主,上万人的行动都比较少,都是以营团级别的战斗为主。
接下来就是更加猛烈,更加密集的炮击,连楚军的70毫米步兵炮甚至印度军团的滑膛炮都加入了炮击。
比如把遭到伏击地点的周边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村庄进行驱逐清理,走的就是原时空美国人西进的路子。
反倒是法国人,因为楚国攻占西班牙后,引起了欧洲大恐慌,法国人去实际上在西班牙刚战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警惕楚军并备战了。
再比如建立仆从军印度军团,让仆从军来承担这些零散的巡逻,驻防任务,来一个伤害转移。
五十三骑兵团虽然挂着乙等编制的名头,但实际上在战争里却是按照甲等编制进行配给,拥有一个四个骑兵连、一个骑炮兵连、一个团属快速辎重连,总兵力一千余人,骑兵一律标配双马。
骑兵冲锋,在楚军内部都已经是属于落后时代的战术了,楚军甚至连重骑兵的后续建设都放弃了,重骑兵在楚军里也逐渐沦为象征性兵种,连胸甲骑兵都只保留了区区几个而已,至于全甲骑兵更是只有一支了。
当楚军的炮击持续不停的时候,法军的骑兵们再也无法维持密集阵型,为了躲避炮击他们不得不主动散开,由此形成了咋一看上去几乎漫山遍野很吓人的场景,但实际上厚度严重不足的零散队形。
按照瞭望兵的观察以及战前的一些简陋情报搜集,还有战争过程里对诸多俘虏的拷问情报,楚军方面的参谋们综合推断,敌军的骑兵最后的集结规模有可能达到万骑以上!
不出意外的话,这将会是楚军自中亚战争之后,单次战役里遭遇的最大规模的敌军骑兵,哪怕是在同样骑兵不少的印度地区里,面对莫卧儿帝国的时候,单次实战中其实也没遭到过这么多的骑兵。
对此楚军的应对方式就是,既然在战术上难以应对,那么就从其他方面着手。
而持续不断的炮弹所掀起的爆炸,也让那些没有经历过爆炸场面,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战马变的躁动不安甚至带着骑兵到处乱跑。
这也是在楚国人正式入侵之前,法国人就动员起来了十几万常备兵力的缘故,只是法国人的战略判断有些失误,以为楚国人会在西班牙那边发起进攻,进而把相当多一部分兵力都部署在法国南部边境。
说过起来也搞笑,楚军在打正规的大规模战役的时候,伤亡是非常小的,有时候打的特别顺利的话,干掉对面几千上万土著,己方伤亡还是个位数……
很快楚军的指挥官们就知道了,有一支法军骑兵正在进行集结,目前已经集结起来的骑兵兵力大约有五千骑,并且数量还在增加当中。
远征法国,乃至远征欧洲,楚军抽调的骑兵部队其实都不多,并没有独立骑兵部队,只有两支师属轻骑兵而已。
必要时候,楚军也会发起骑兵冲锋的,只是相对用的不多而已,毕竟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拿着枪炮杀伤敌军获得胜利,也没必要发起骑兵冲锋啊!
倒是印度军团第四师的骑兵团,还保留着冲阵能力,属于标准的线列时代的轻骑兵团。
更别说楚军还有升空数百米高的热气球进行瞭望观察。
中间楚国人还和法国人进行了几次谈判,在谈判中楚国人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更是让法国人深感不安,为此一边谈判一边备战。
但在实战当中,自诩为重骑兵的近卫军第一骑兵团,整体作战方式和其他甲等轻骑兵其实没啥两样,都是走快速机动部队的路子。
更不用为了避免伤亡,还特地搞出来好几支仆从军当炮灰了。
当代标准的楚军甲等骑兵团的配置,骑兵炮兵和辎重都有,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因为敌人比较分散,也很难遭到大规模的敌人,更别说上万的骑兵了。
在开阔地带集结骑兵,并汇集成密集阵型前进的骑兵,那就是楚军远征炮兵的活靶子,遭到炮击的时候,生存率比在前线依托防御工事的步兵低得多。
印度里的莫卧儿帝国之所以在楚军进入印度半岛后短短几年内就直接崩溃,并不是楚军直接打垮了莫卧儿帝国,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挑动了莫卧儿帝国的内乱,导致莫卧儿帝国内部发生了崩溃。
如此今天死一个,明天死几个,一个月下来就得死伤好多人,长期以往会让人非常难受的。
如今法国人和楚军的交战,乃是一场正儿八经的大规模会战,周边地形也简单并不复杂,双方兵力众多,法军有八万兵力,各种长身管的滑膛火炮估计也有两百多门。
如果法军骑兵大规模往前冲击,楚军骑兵直接上马撤退。
印度军团第四骑兵团,除了军官外,骑兵都是印度贱民组成,不过印度军团虽然是仆从军,但各种装备和战术采用二十年代楚军线列时代乙等标准……毕竟这些仆从军里的所有军官都是清一色的楚国人,学习使用的都是楚国人自家的战术,你让他们玩其他土著国家的战术标准他们也不会。
但是很可惜,他们的意图在刚冒出来,甚至都还没到实施的时候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这也和大楚帝国其实始终都没有和莫卧儿帝国全面开战,只是进行了几次中等规模的战斗,但是更多的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武器支持来挑拨莫卧儿帝国的内乱。
所以楚军在海外扩展多年遭遇大规模骑兵的时候,也只有在当年征战准格尔以及哈萨克的时候,这两个地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游牧民族吗,所以才能够阻止起来这么大规模的骑兵。
楚军的骑兵部队在战术上运用上的大幅度转变,是建立在大规模服役装备后装线膛武器的前提下的,火力密度不足就学楚军骑兵玩快速机动化,甚至放弃盔甲,会死的很惨的……
那就是重骑兵的旗帜,大名鼎鼎的近卫军第一骑兵团。
所以如今的印度地区里,莫卧儿帝国依旧存在,甚至都还名义上掌控着大量的地区,但实际上莫卧儿帝国能够直接掌控的地盘已经只剩下印度西北部地区了……其他很多地方有一些被楚国直接吞并为直辖领土,如印度南部地区,孟买地区,还有一部分被楚国掌控成为殖民地,主要是大量的沿海地区。
如三十四年式75毫米榴弹炮(山炮),三十四年式70毫米步兵炮。
因此印度军团第四骑兵团,其骑兵编制和战术实际上是二十年代楚国常规轻骑兵部队的翻版,四个骑兵连,单马单骑,共有骑兵八百余人。
而内陆大量的腹地地区,则是由数百个分散的王公进行统治,其中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和楚国签署了各种协议的附属地区,当然也还有部分依旧保留了独立自主权。
等到楚国人登陆加的斯的时候,西班牙连战争动员都还没有开始呢……后面楚军又推进速度比较快,西班牙只能一边动员征召兵力一边抵抗,又打成了添油战术,最终等楚军杀到马德里的时候,实际上西班牙能够及时征召起来的数万野战兵力,都已经先后被打掉了。
所以说,西班牙人其实从头到尾都没能够集结起来大量的兵力和楚军打一场大规模战斗,更别说集结上万骑兵发起冲锋了。
毕竟之前的滑膛武器时代里,楚军骑兵的密集冲锋那可是楚军骑兵的招牌打法,非常强悍。
但是这并不影响楚军在欧洲连战连捷,没办法,楚军火力太凶猛……
如果楚军在海外真的无敌,躺着打都能赢的话,也不用费尽心思继续发展先进武器,研究更新的战术,继续拿着燧发枪玩线列战术和敌人对打就行了……
这么多人汇集在巴黎城以及周边郊区这片狭小区域里,其实兵力是非常密集的,很难有什么大范围的战术迂回空间或者隐蔽进军的空间。
下一瞬间,彻底意识到事不可为的法军骑兵大规模转身逃跑,试图撤离战场,然而这个时候楚军的骑兵又追了上去痛打落水狗!
一场骑兵反击,直接导致法军骑兵战死超过三千人,受伤者无数,而战果只是消耗了大量楚军炮弹,造成大约百余名印度军团士兵的死伤。
他们别说摧毁楚军的炮兵阵地了,实际上连靠近楚军炮兵阵地五百米都没能做到……
在楚军的密集火力面前,传统骑兵已经严重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