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呼啦啦一大片臣子俱皆跪地,口号喊得真诚响亮,对着朱允炆磕头谢恩。
大多数臣子对于涨多少无所谓,怎么涨也不重要。他们激动地是皇上心里挂念着他们,考虑到了他们的家人生活,这样的君主值得他们卖命。
当然了,每个月能多发一些钱财,他们也可给期盼已久的孩子买一个玩具,可以给缝补的妻子置办一身新衣服,可以给年迈的老母亲多煲几回鸡汤......,官员也是人啊。
“具体的涨俸还得六部来协商,你们拿出一个方案,争取在年底前能敲定下来,明年的俸禄就按新办法来发放。”朱允炆道。
其实是他多虑了,对于这件事不用他吩咐,六部的官员就算是不回家睡觉也会自发将章程制定出来,毕竟早些时候让皇上通过,他们也早安心。
虽说皇上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很难收回,可谁又敢保证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毕竟历来都是皇帝想办法从大臣那里刮钱,何时听说过涨俸的例子。
况且涨俸一事各部官员意见出奇的一致,全部没人反对,商量筹划起来也不存在什么分歧。不像其他事,各部还推一推皮球。
毕竟这是给群臣谋得福利。若有人跳出来说什么不该涨的话,那不是头铁,而是铁头。
整个大明的官员都不会放过他,以后就没有以后了。所以,就算是不在乎钱财的方孝孺等翰林清流,也没有发表任何反对的意见。
不过一心为公的人还是有的,他们并不是反对给大臣们涨俸禄,而是认为现在大明尚有百姓贫苦,食不果腹的现象普遍存在。用给官员涨俸的钱救济百姓,才是正道。
至于官员,按他们毕生所学,那就是兼济天下、为君为民的,个人贫苦是应该的。
不得不说,这批官员觉悟真的很高,只不过脱离了实际而已。
这些钱用在百姓身上自然是对的,不过也仅仅是解决了百姓几顿饭,无法从根本上造福他们。因为大明的百姓可比官员要多的多了。
可是如果让官员拿到这笔钱,给他们温暖鼓励,大多数还是会更加尽心为百姓做事,他们的努力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百姓们的生活。
贪官固然有,但清官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