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www.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279章 机缘已至六必伐,李靖首战恶阳岭

第279章 机缘已至六必伐,李靖首战恶阳岭(2 / 2)

 推荐阅读: 我们的冠军 我带凡人女子修仙长生 大暗无界 明日无瑕 重返二OO二 萌学园之特殊之星 强制乖宠,被疯批大佬掐腰温柔哄 诡异长生:从为始皇炼丹开始 倚剑诸天行 豢养
最新网址:www.hbcjlp.com

虽然李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和主动,但战场之上的李世民,从来不会低估他的对手。

他派出十万大军,以兵部尚书李靖为首,分六道进击颉利,全部都是李唐开国各战之中,最能打,也是李唐最优秀的将领。

李世民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在李靖正式出征之前,其实颉利可汗的东突厥汗国,早已经分崩离析,苟延残喘了。

东部的突利,已经率众归降唐朝。

突利下辖的契丹等少数民族,看到强大而统一的唐朝,正以君临万国的气势崛起时,也遣使臣服。

而被颉利夺去大可汗位置的郁射设,他属下九个俟斤,在夏州向窦静投降,郁射设本人,也在贞观三年,在颉利溃败前夕,投降唐朝。

隋末躲避战乱,北上的汉人,他们也主动启动了南下返乡之旅。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家乡,重新变得富足安定,都归心似箭。

故土难离,乡心不死,就是死,他们也要死在家乡的山水人情之中,这对颉利而言,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离心力。

南下的汉人,还有一部分是唐朝花钱从突厥人手上赎回来的,他们在战乱之中,被当成战利品和财物,被突厥人占有。

李世民按照惯例,采取了支付赎金的方式,让这部分汉人重获新生,他们也汇入南下的洪流。

大唐蒸蒸日上,强势崛起。

因而,唐朝仅仅在贞观三年一年之中,增加的塞外归来的中国人和突厥的投降之民,总计有一百二十万人以上。

真是煌煌天威,四海归心。

突厥内部,也早已离心离德。

大凡有能耐,有本钱的将领或部落,都在为自己的将来谋划,颉利身边,只剩下一个意想不到的忠心追随者,他是阿史那思摩。

他一直不被突厥皇族视为同类,因为他的外貌象胡人居多,很多人都怀疑他不是突厥的纯种,而是胡人的孩子。

这让他虽然贵为皇族,但却一直被猜忌和防范,也被剥夺了单独带兵的权利。

但因为身居闲职,又是宗族之子,他很早就受到突厥的委派出使唐朝。

李渊为了拢络突厥,封阿史那思摩为和顺郡王,他成了一根纽带,是一种象征,也是二国之间的润滑剂。

但非常奇怪,在突厥所有的重臣都远离颉利可汗时,他却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

或者,阿史那思摩认为,即使自己率先投降唐朝,以功而论,也不可能超过他和顺郡王的名头吧。

颉利可汗的时间到了。

唐朝六路大军,分头并进,各自寻找战机。

恶阳岭,这是唐朝军队在反攻中和颉利可汗接触的第一战。

主帅李靖再一次成为命运眷顾的幸运儿,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直扑恶阳岭。

突厥的探子精准地回报,发现唐朝大部队行军的情报。

颉利可汗惊惶失措,他虽然远居塞外,当然知道威名赫赫的李靖,百战百胜,攻无不克,这些都是小儿科。

李靖在民间的传说之中,他已被渲染神话,成为撒豆成兵,聚木成林的巫师通灵者之类的统帅。

颉利可汗作为一国之主,虽然不相信这种谣言,但他对于孤身进犯的李靖,却多了几分忌惮,他满怀畏惧地对部下说道:“唐兵若不倾国而来,(李)靖岂孤军而至?”

颉利可汗的惊慌具有传染性。

他治下的突厥大本营,人群骚动,人心忷惧,整个部落弥漫着一种无所依仗,末日来临的恐慌。

李靖展示了高明的攻心之术。

他竟然屯兵不战,并且,他不慌不忙地分派出使者、间谍、从突厥内部颠覆和离间颉利君臣的关系。

压力再一次来到突厥这边。

大兵压境之下,突厥人心各异,各寻出路,军队更无斗志,李靖达到了他的目的。

第一批倒戈的人,是颉利可汗亲近的胡人康苏密,他率领部下向李靖投降。

并且,他贡献了一个投名状,他给李靖带来了杨隋流亡政府的首脑杨政道,还有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

这意味着杨隋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势力的消亡,杨隋一朝正式成为明日黄花。

一个时代彻底落幕,现在的世界,属于李世民。

李靖从来都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他的骑兵并不是吃素的,也不是来游山玩水,打猎散心的。

该来的一定会来,李靖瞅准时机,对颉利可汗发动总攻。

这不是一场对等的战斗。

颉利可汗的军心士气早已消散,李靖几乎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就将颉利击溃。

颉利可汗逃到铁山,纠合余散,勉强又凑足了几万乌合之众。

但大势所趋,剧本早已写好。

颉利可汗再也无能为力,他只剩下被收割的命运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