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替天军行动太快,大同很快被拿下,西秦贼根本来不及反应,所以才一直按兵不动。
王博渝把话说完,见李东山始终没有反应,只好站起身来,又对着李东山拱手行礼,说道:“既然凉王不信,那在下也无话可说,只是日后西贼和西秦贼进攻西凉时,还望凉王不要后悔。”
王博渝说要就要转身离开,李东川似乎比李东山着急一些,转头看向李东山,一直用眼神示意。
王座上的李东山,微微点了点头,开口叫住王博渝,说道:“王先生,你所说之事,我并非不相信,只是太过匪夷所思,不过还是要谢过替天军大帅的提醒,我西凉日后定有报恩之举,至于两军结盟,我想这并不需要说明,若是西军和西秦贼真的出兵,你我两军就是敌人的敌人,那自然就是朋友,你说呢,王先生。”
王博渝不置可否,点了点头,冲着李东山拱手行礼,随后大步迈出大殿,甩袖而去。
但其实此时的王博渝,早就高兴坏了,李东山的话虽然不多,但内心对西秦贼的疑心,已经很重了,这就是这次王博渝的收获。
西秦王高德忠,在所有反王当中,最出名的,就是反复无常,多次投降宋庭,又多次反叛,为祸陕甘近二十年,是所有反王当中,起兵最早的一个。
而李东山则不一样,他是真的活不下去,如同宁昇一样。所以他虽然也是流贼,但却一直是靠抢大户,聚流民成事的。
王博渝走后,李东山慢慢靠向后面,抬头望着大殿外沉思。
李东川则有些按耐不住,急忙对着李东山问道:“大哥,这王博渝的话,可信吗?说的天花乱坠,似乎是一直在转圈啊。”
李东山听了自家弟弟的话,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回道:“可信与否,并不重要,西军杨杰坤身死,这是咱们早就知道的消息,而西秦贼集结大军,我们也很清楚,甘南关那里,也有我们的眼线。”
“就算甘南关真的会出兵,仅靠甘南那三万人马,决计不是咱们的对手,西秦贼反复无常,也不可信,所以,无论王博渝所说是真是假,我本来也打算集结军队,防备甘南。”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有回旋的余地,至于这二贼是不是真的会对凉州出兵,这并不重要,王博渝既然来向我们报信,那就说明西秦贼至少之前是想在替天军攻打大同的战事中获利的。”
“而我们,只需做好防备即可,就算这二贼真的出兵我西凉,我想,宁昇是绝不会忍住不出手的,到那时,我们也可从中取利。”
西凉军的大大小小的头目,在听到李东山这话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点头。
很明显,他们都同意李东山的说法,所以也并没有担心。
再说王博渝,自西凉宫出来后,就一路向东,想要借道延遂,回归晋阳。
当然,借道延遂,也只是王博渝的一个招数罢了。
李东山虽然因为王博渝的话,会对西秦贼起疑心,但这也并不代表,李东山不会对他王博渝起疑心。
王博渝借道延遂,就是知道李东山一定会派人盯着他,只要自己在一路上,表现出对替天军未来的担心,以及自己想要劝说西秦贼罢兵的想法。
那对于李东山来说,才是打消对他王博渝疑心的最重要的事。
王博渝知道自己的话里,漏洞百出,只要有脑子,就一定会有疑问。
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李东山会相信他的话,有些事,反其道而行之,反而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替天军已经出兵京畿洛阳了,而王博渝为了西军和杨泽的事,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
此时的陕甘,太过于平静了,王博渝自然要搅乱这一池浑水,这样才好摸鱼不是吗?
李东山确实如王博渝所想,自他出了西凉宫之后,就一直派人盯着他。
王博渝的话里,漏洞太多,也由不得他不担心,而且,如果这个时候,王博渝前往了甘南关,而非延遂,那才是让李东山真正担心的事。
“大王,王博渝一行十余人,已经向着延遂出发,我军探子偷听到王博渝想要借道延遂,试探西秦贼在延遂驻军虚实,他是想离间延遂西秦军和西秦贼。”
李东山是第二天接到这个线报的,直到这时候,李东山才相信了西军和西秦军准备出兵西凉的话。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东山向着大殿外大喊。
“来人。”
“传令,全军立刻集结,准备开往小东山,防备西军和西秦联军,另外,派人去向李东川传令,就说我说的,让他带领轻骑,追赶王博渝,让他告诉王博渝,我军愿与替天军结盟。”
如果王博渝在这里的话,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他这是全靠一张嘴,几乎搅乱了整个陕甘和肃州,三方原本平静的相处模式,也将彻底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