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文在刘锦渊和方千仇、刘亨,以及几名驻军将领的陪同下,带领着两万五千新军,向着大同出发。
宁昇的密信,早就已经到了宁文的手中,说的很清楚,大同归宁,战损不大,急需新军充盈大军,为未来战局做准备。
对于宁昇信中所说的,未来战局,宁文并不是很在意,说明白点,他其实并不是很看好替天军的前程。
天下九大反王,四大宋军,若单论军事实力,替天军根本排不上号,可仅仅是一个大同城,就已经让宁昇起了一统天下的心。
宁文对此无可奈何。
历史上,真正的从一介贫民,走到皇帝大位的,仅有汉高祖刘邦一人。
秦始皇厉害吧,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可秦始皇,那是奋六世之余烈,厮杀了上百年。
汉武帝厉害吧?可汉武帝那是有三朝积累,国库充盈,那才有的驱匈奴于漠北,响天汉于大地。
唐太宗厉害吧?可大唐真正的底蕴,是他亲爹唐高祖李渊打下来的,又有关陇世家的支持,这才有了平定四方,靖清反王的机会。
这些往圣先贤,那个不是有了长时间的积累,才有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而这些,仅仅是机会。
真的想一统天下,成就一代大帝,那不仅仅是靠军权和几个人才就能做到的。
何况现在的替天军,战将不过十余名,文臣不过三两名,就这些,怎么会有争夺天下的底蕴。
而且,现在的替天军,内部派系争斗,已经有了表现,这样的替天军,谁又能不担心。
宁文对此,毫无办法,可同样的,作为宁昇的儿子,他也必须听从自己父亲的命令。
实际上,现在宁文也不过十四岁,过早的界入政局,过早的接触替天军,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可现在的宁文,不去做,又有谁能去做呢?
一路上,宁文都在刘锦渊的陪同下,隐身在这支新军中,他想深入的了解这支新军,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了解,找到能尽快把替天军拧成一股绳的办法。
其实这些,宁文的担心有些多余了,毕竟现在的替天军,已经吃下了大同,忠臣良将更是有了不少。
而之所以宁昇让自己的大儿子去矿山,带出这支新军,也只是因为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罢了。
“咚…”
“咚…”
“咚…”
“咚咚…咚咚…”
“大帅升帐,诸将觐见…”
“大帅升帐,诸将觐见…”
尽管现在的替天军,还在草创阶段,但因为有了韩麒的加入,有了韩弘士、李骏宗和王博渝这些人的加入,已经渐渐埋下了上下尊卑的理念,而且,这种想法,根深蒂固。
宁昇坐在主帅大座上,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些人,就是他的底气,就是他宁昇名动天下的底蕴。
“咳咳…”
宁昇简单的提醒在场的每一个人,告诉他们,自己要说话了。
而在场的每一个人,就在听到宁昇的提醒后,都坐直了身子,不在说话,齐齐看向宁昇。
宁昇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各位,肃州传来消息,杨杰坤身死,继任者杨泽已经向我军臣服,中军师王博渝,已经充任西军副统领,之后,西军会改换旗帜,改称替天军西部驻军,简称西军。各位,替天军前途无量,现在,召集大家,就是想问问大家,对于下一步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吧。”
众人面面相觑,对于宁昇的话,更多的,是震惊。
原本替天军兵不血刃的拿下大同城,六万大同军放下兵器投降,已经是震惊所有人的事了。
可现在呢,大宋除了禁军之外,最精锐的西军,也宣布投降替天军,这怎么能让人不震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