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先前牺牲御史,而给张太虚一个交代;到这时,就会牺牲姜桓的脸面,给刘宗周这个老臣一个面子。
幸好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出城迎接,转运副使赵南公,带着转运司中一应属僚,就在离城十里的递铺处等候姜桓的到来。
京西南、京西北有好几个大州,如今刚刚合并,但两路的漕司衙门还没有合并起来,都转运使只有姜桓一个,但转运副使一南一北,各有一人。
转运副使赵南公出城来迎接姜桓,看到洛阳府县上下都没人出来,心中当即是叫苦不迭下面的漕司属僚也都变了脸色。
姜桓年纪轻轻就做了都转运使、龙图学士,翰林修撰虽然被撸掉了,但是也只是暂时的,等到风声过了,想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恢复。
这份际遇,张太虚都远远比不上,年少气盛,哪里可能会咽下这口闲气。刘宗周一点面子都不给姜桓,那姜桓日后也肯定少不了找刘宗周的麻烦,他们夹在中间可是少不了要吃苦头了。
当年知河南府的徐中师,与傅世弼有私仇,就变着法儿的跟傅世弼过不去,甚至还派了吏员上门去催免行钱。
到后来李中师被调走,但被他驱使的属僚和吏员却调不走,不知吃了傅家的多少苦。
走得近了,赵南公他们便发现姜桓的随从们一个个都是怒发冲冠的样儿,心中便都是咯噔一下,大叫不妙。
可是当他们看着人群中间身着紫袍、腰围金带的年轻官员,却一点也不见生气的样子,微笑着不知在说什么,看模样像是在安抚众人。
赵南公不由得啧啧称奇,这位转运使,看来怕是不简单。
赵南公带领转运司一众官吏到了姜桓近前,齐齐的向姜桓躬身行礼。
转运司中官员人数不少,有二十多人,除了留守的两三个,剩下的全都出来迎接。
姜桓早已经下马,向赵南公回了礼,让属官们全都起身,便很是亲近的拉着赵南公上马同行。
赵南公偷眼看这姜桓的脸色,小心翼翼的避开危险的话题,先赞了一番姜桓过去的科举,又道:“京西两省数州合并,衙中诸务正待龙图提点下官,已经将籍簿帐册都整理出来了,等龙图到了之后,就可着手查验。”
“此事不急想必,楚老也清楚,”姜桓亲切的叫着赵南公的表字,“天子不以姜桓年轻识浅,特调来执掌京西漕司,只是看姜桓在事功之事上稍有所得,至于漕司中的事务,还须楚老能者多劳。”
赵南公只得苦笑,什么叫土木之事有所得,明明就是被赶出京城来了吧?
不愧是姜状元,这口才,想不被赏识也难啊。
只是他既已经露面,那只能得过且过,先看看自己这位上官究竟是个怎么样的路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