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稿一成,姜桓目光一凝,笔尖飞快一蘸墨汁。下笔点点,在稿纸上书写起来。但见姜桓笔下如龙,没有半分停顿之处,就如同当初考秋闱时,整篇文章一气呵成。
一个个方正的字迹,从姜桓笔下逸出。
从入章逸夫的第一日起,姜桓就学书法之道,每日习帖不倦,没有一日停顿。
读书也是如此,半年来。手不释卷,经史子集一书不漏。
纵然有过目不忘之能,但姜桓坚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努力永远比天赋更重要!
笔下字字落成,姜桓仍是笔下不停,文思如泉涌,文章之道取法苏韩,胸中藏书十万卷。引经据典,处处信手拈来!
哗!
一张卷子写满放在一旁,姜桓取过镇纸,压着下一张卷上接着写。
夕阳渐渐向西倾斜,照着姜桓与考场上芸芸举子,这一刻整个考场里,都是笔尖摩纸,乍听来如春蚕食桑,沙沙有声。
考生们蹙眉运笔,殚精竭虑。一生所学,十年寒窗所得,尽诉于纸上。
但求有朝一日,鲤鱼跃鱼龙,一鸣惊天下!
陈世卿下场巡视考场,见考生们没有受到影响,认真写文章,满意地点点头。
陈世卿负手走过,待经过姜桓考房时。
陈世卿扫了一眼,但见姜桓伏案写文,连头也不抬,对于自己地经过,连一眼都不瞧,文章竟写得如此专注认真。
陈世卿不由点了点头,这一届考生,比起上届,不仅人数翻倍,素质也远胜上一届!这就是文风盛世啊!
不过陈世卿只是扫了一眼,就不看了,在他眼里,姜桓仅仅只是一个普通学子,还不值得他多看一眼。
完全没有意识到主考官陈世卿就在自己身边晃来晃去,姜桓现在完全沉浸在题中。
对姜桓而言,核心理念有了,前世今世阅过万卷文章,融合沉淀下,具体文字润色,写出文章,就游刃有余。
心中微喜,却按捺下来,沉思片刻,取来一张宣纸,静静落笔,这时或有神助,精辟见解流淌而过,当下就不再迟疑,笔如龙蛇,凝神写了上去。
一时间,顿时整个大殿都渐渐淡去,一切世俗都远离,只有眼前笔迹,不断写出了华文。
大殿内,道人突一惊,感觉到玉印产生了震动,凝神一查,似是不信,又是一查,才怔怔不语。
“怎么可能,玉印镇压,就算是三千青文都要削去,怎么还有受到震动?”
展开了天眼,只是目光一扫,就见得一处案卷上,丝丝青紫之气弥漫,但只离得一寸都不到,就被玉印削去,产生一阵阵波动,不过由于削的太快,却并不显眼,不仔细看不出。
“青紫之气?这是写出了某方面的大道之文才有,这届考生有这样的人?”这道人见着,只是不语,蹙额皱眉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