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大将军府中的众人甚至都有些理解刘宏为什么要托孤曹操了。
这样一个官居人臣之极,又手握重兵的大臣,如果不托孤,新帝要如何驾驭?
但是现在董重抢了这个托孤的位置,所以这个问题就只能交给他来解决了。
因此,大将军府的众人议论了半天,最后依旧没有个章程。
最后,他们也只能把问题再度丢给董重,让他亲自做决定。
主位上,董重思忖良久,最后沉声道:“有本初三策,本将军已然心安。至于这曹孟德,本将军决定了,给他加大司马之衔,让他有与本将军平起平坐的资格,如果他能够理解本将军的良苦用心,老老实实领兵回并州,那自然最好。如果不行,本将军仁至义尽,将来他也怪不了本将军什么了。”
大将军,大司马,均是位在三公之上的非常规职位,两者彼此的地位则是差不多。
刘宏托孤曹操之时,给曹操画的大饼里,就包括加封大将军、大司马这一条。
而在此之前,大司马大将军基本上不会同时授予一人,能够同时加封大司马、大将军的,只有像霍光这般真正权倾朝野的权臣。
现在,董重自封大将军,又加封曹操的为大司马,至少在他自己看来已经是非常大度、非常有诚意了。
事实上,在董重说出这番话之后,大将军府内的众人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因为现在能给曹操加封的,也只有大司马了。
只是加封曹操为大司马这种话,他们这些下面的人是肯定不能提的,只能董重自己说出来。
好在,董重目前来看还算理智,并没有被手中的权利彻底冲昏头脑。
因此,众人也是齐声附和道:“大将军英明!”
............
身为当朝大将军,董重做出了决定,在天子年幼,不谙世事的情况下,基本上就等同于圣旨。
因此,封赏曹操、董卓的决议很快就在朝堂上通过,并被遣使送往三辅之地。
而在三辅之地,高陵的曹操,重新回到槐里的董卓,以及在长安的皇甫嵩和何进,在乱军已然覆灭的当下,现在均是按兵不动,显然都是在等待朝廷的反应。
就这样,中平二年十月。
朝廷的封赏也是抵达三辅。
骠骑将军九原侯、兼并州牧曹操,因讨伐凉州乱军有功,加大司马之衔。
前将军河东太守董卓,截杀贼首有功,封斄乡侯。
剩下的皇甫嵩,甚至包括领兵到长安之后什么都没做的何进,亦有封赏,毕竟,西凉乱军覆灭,只要是参与其中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功劳的。
至于众人麾下的将士,亦是论功行赏。
旨意传到三辅,一时之间,表面上看似是皆大欢喜,但是三辅之地的气氛却是随之变得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