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还是不去?!
要是我温师兄,估计就去了。
远处街上,有个驼背的秃子,挑着一根小扁担,大大咧咧的推开人群,往这边走来。
人群见到一个扁担几乎占据半条街的老秃子,纷纷避让。
扁担两头分别挂着一张红漆方凳和一座长圆小火炉。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嘛。
红漆方凳两条腿上用黑墨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老秃子,既是剃头匠,又是割头郎。
顾天兀自站在瓦子栏下,无论去留,就是死活挪不开步子,当真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教人为难。
记得柳沟寺三门前有一幅对联,只有几钱香火,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当下顾天只想说,手中五两银子,你也叫,她也叫,给谁是好?
街上叫卖声此起彼伏,都跟个猛虎似的,只要见到银子光儿,都是一个劲的吆喝,就属头顶上的女子吆喝最凶。
顾天又是挠头,楼上要是殷姑娘就好了,砸锅卖铁也得去!
可惜不是,那就先不去了吧…
少年郎终于是迈出步子,默默离开这处是非之地。
我又不是那个连寡妇都惦记的偷瓜贼,记得那偷瓜贼在进入南山柳沟时,神采飞扬的说过一句话。
偷鸡摸狗拔蒜苗,偷看寡妇洗个澡,祖师爷保佑我样样都能手到擒来啊。
一看就是瓦子栏里的行家里手了!
其实温裕也就只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瓦子栏这类馆阁,还真没去过,平时路过了,也就是蹲在楼下跟那些女子砍价,那些生意萧条的女子为了能迎客接客,身价一降再降,就差来了句,看你身子骨还算硬朗,干脆老娘倒贴给你算了?
最终价钱都谈妥了的双方,那偷瓜贼却是打了个稽首,贫道是僧人,倒贴也不去。
只不过那个时常蹲在瓦子栏门前看热闹的道士,终究是绕不过这心中念念已久的瓦子栏。
顾天走出十丈远后,才敢抬起头来。
这可不得低着头嘛,若是被殷姑娘给看到了,那还了得,十拳八拳能将此事揭过,我顾天以后见佛磕头,遇庙烧香。
一想到这里,就有些想念殷姑娘的拳头了。
一抬头,看到了个驼背的秃子,挑着一根扁担,两头摇摇晃晃跟挑着两口方钟似的。
那驼背秃子像是个生意人,不过却是有些奇怪,明明担着货物,却不吆喝,只是低头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