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几百年前,这座小城出了一位剑修,在战场之上战功显赫,江山定平之后,此人凭手中佩剑,一剑拜侯,自此成了王族贵裔。
说这时,那淳朴老农咧嘴而笑,说这可是人人皆知的老黄历了,是整个拜侯城的骄傲。
随后他又摇摇头,感慨不已,自从那家搬入皇城脚下后,就再也没来过这座中规中矩的小城。
食了皇禄,粗茶淡饭就不对胃口咯,那老奴笑着说道。
顾天坐在田埂上,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呼吸着香甜的空气,感觉好极了。
外面确实比红烛镇更有生机一些。
不过他还是觉得红烛镇好。
顾天问了些小城的民俗民风,好在那老农是个健谈的主儿,一般老农其实只会埋头做事,连怨天尤人都很少。
当然哪怕脾气再好,偶尔也会咒骂几句老天爷,尤其是流年不利,水涝干旱盛行之时,骂几句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理所当然。
顾天自然不知道,这正是那摩雷观老观主所头疼的事,贼戳脊梁骨儿。
在其位谋其事,且让那嚣张跋扈的老观主头疼去吧。
全天下修者,不吭声的看笑话就成。
谁若是敢为老农“仗义执言”吭声一句,哪怕不修雷法,一个吭声也能引发出浩荡天雷,也就唯有这些老农,哪怕指天咒骂,捣毁一地祭坛,也引发不出天雷。
那老农头戴斗笠,大太阳下,手挥镰刀砍伐秸秆极为利索。
顾天笑着称赞了一句,“老先生身子骨健壮,犹胜不少年轻人。”
那老农手不停歇,笑着回应道:“可不敢当一句老先生,就一个只会种地的人,跟老黄牛似的。”
然后他又说道:“人老了就得多动动,哪天不动了,就死咯。”
顾天略感悲戚,想起了那个不喜欢挪窝,暮气沉沉的老掌柜了,还有那个喜欢搬出一张藤椅坐在请钱铺子门槛上晒太阳的老头儿,两个都是不愿意动的主儿。
黄爷爷,得多动动啊。
顾天幽幽叹息一声。
最后顾天跟那老农抱拳作别,老农这才停下手中动作,笑着跟顾天挥了挥手。
这老农自然知道顾天是修者了,不过也并未放在心上,一辈子都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勤耕苦种,寒暑无阻,到老了,哪还能丢了本分,去掺和修者之间的事?
人呐,能安分守己就是个最好。
这老农活得明白自然也就看的清楚。
顾天辞别老农后,便一路南行,放眼望去,四下田地之中一片金灿灿的,这些在老农眼中,可不就是黄金嘛。
少年郎心情不错。
又赶了大半晌的路,才在一株古柳下稍作歇息。
关于古柳,少年郎只能记住一句颇有些乡野之气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