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和封衡两位神医也是心神不定,抢救的手术台已经备好,跌打烧伤的药物准备齐全。
执金吾皇甫鸿的救火队整装待发,随时准备救火。
郑浑按照刘靖的吩咐,从太医华佗的药房里取来一大罐硫磺、二大罐芒硝(碾碎),再从市场上买了一捆上好的木炭,碾碎后装满三大罐。
每大罐再分装五个小罐,按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比例分成五组。
准备好煤炉、带柄的小铁锅和木铲,炉子生着后用湿煤封上,留一个冒火的小洞(避免火星飞溅)。
刘靖内穿防弹衣,外套两层盔甲、头盔(面罩),戴着手套,把铁锅架上,倒入二小罐芒硝,用木铲来回翻炒。
刘靖知道火药的危险,担心郑浑送了命,亲自操刀,尽可能的降低危险!为保险起见,全副武装,免得缺胳膊少腿,让一群如花似玉的女人守活寡。
一身盔甲的郑浑在旁当帮手,面色轻松,兴趣盎然。
刘靖上中学时就知道古代黑火药是木炭粉、硫磺粉和硝酸钾粉末的混合物。上医学院后,他知道古代黑火药中的硫磺和芒硝就是两味常用的中药,硫磺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芒硝性寒,主涤荡;汉代医书《神农本草经》中有专门的介绍,他还跑到中药房去看过这两味不值钱的中药,当时还担心,要是坏人把这两味中药偷出去,按比例加上随处可得的木炭,不就是可以配制火药,做坏事吗?
但从没有听说谁偷这两味中药出去制作火药?
有一次刘靖和朋友从杭州回武汉,没买到直达武昌的火车票,只好买了从上海到成都的过路车票,刘靖和朋友买的是硬卧的下铺和中铺。晚上从绍兴上来一群返回成都的四川人,相互间不认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村老太太,身材瘦小,抱着不满周岁的孙儿(儿子媳妇送上车后就下去了,他们在绍兴打工),老人买的是对面中铺,下铺是个孕妇,看老人带着孩子上下铺不方便,刘靖的朋友就把下铺让给了她,不要她补差价,老人感激不尽。
第二天,周围的四川人对刘靖这两个武汉人非常友好,刘靖就跟一位睡他上铺的四川小伙坐在车窗旁攀谈起来,听小伙子讲他的打工经历,刘靖得知小伙子家在山区,猎人们在冬季常常用自制的火药枪打猎,就饶有兴趣的询问制作土火药的方法,小伙子毫无保留的告诉刘靖,森林深处的猎人制作火药的土硝就是从老屋的墙角、屋檐下或厕所里刮的,他们家制作火药用的硝和硫磺能从从市场上买到,木炭是自己烧的!最危险是炒药的时候,不能沾上半点火星,不然会炸死人的!这就是缘分!刘靖记得清清楚楚。来到这是个时代后,刘靖想过制作火药,南征北战一直停不下来,后来变得强大,也没有迫切的需要,心里还认为提前发明火药是对人类犯罪,就耽搁下来了!如今天下三分,鲜卑人还很强势!大汉的周围还有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罗马帝国正在妄图称霸全球,由于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会不会发生碰撞?国家没有统一,世界也不太平,世事难料,彭城和襄平正在厉兵秣马、虎视眈眈,自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明年一开年,重燃战火,不知道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他都想到了,并发挥到了很高的程度。
郑玄在洛阳参观一阵后,就由赵岐和蔡邕陪着,带着弟子和儿子一家人前往长安上任去了,他要去看看校舍,还要和刘表等人商讨一下明年春季招生的事宜。
朝中大事有孙嵩、荀攸和程昱,军中大事有贾诩、荀彧和黄忠,刘靖闲了下来,天气一天天变冷,冬季即将到来,战争不远了!
造纸术早已发明,如今正在扩大生产规模,竹简太落后,帛书又太浪费了!
活字印刷术已经被刘靖“发明”,他用的是方正排版系统发明以前现代人常用的铅字!
指南针对刘靖这个现代人来说太简单了,找一块磁铁就解决了。
四大发明中就剩下火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