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是春秋战国十雄之一,是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更是胜多负少,在春秋十国中俨然有第一大国的称号。
所以大周与赵国那一战,几乎相当于是天行大陆的定势之战。
当时的大周已经吞并了燕、元、卫、中山四个国家,挥军直指韩国。
大周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高平、少曲等地。并于春秋261年攻克野王,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
消息传来,韩国朝廷上下一片惊恐,赶忙遣使入秦,以献上党郡向大周求和。
然而,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献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献上党之地于赵的选择。他的用意当然清楚:转移大周归义军的锋芒,促成赵、韩携手,联合抵御大周。
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
赵国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大周的极大不满,周、赵之间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
国师遂建议大周乘机出兵攻赵。大周皇帝便于春秋262年命令归义军一部进攻韩国缑氏,直趋荥阳,威慑韩国,同时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大军扑向赵国,攻打上党。上党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
而后两国各自集解举国兵力,在长平决一死战。
长平之战,是周、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周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更中了大周国师的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
之后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大周名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无法阻挡大周,加速了大周统一天行大陆北境的进程。
此战也是天行大陆历史上规模最大、同时进行最彻底的围歼战。
赵军最终战败,大周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20万降兵。
长平之战过后,剩余各国再没有任何信心、实力和勇气去抵抗大周归义军的铁蹄,又过了短短数年时间,大周就统一了天行大陆北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天行大陆第一大国。
而当时同样辉煌无比,声名赫赫的其他九大王国,最后彻底化作历史的尘埃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些或是投降或是隐藏着的些许臣子,默默地苟活着,成为了所谓的,十国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