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关羽和刘备、张飞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彼此性格相合,成了无话不谈的人生知己,这是刘关张之幸,也是三国历史之幸。
因为刘关张缔造了蜀汉帝国,创造了以弱克强的神话。
只可惜后来关羽骄傲自满,目空一切,与东吴生了嫌隙,导致他北攻襄樊时,后院起火,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一代名将,瞬间失败,败得一塌糊涂,败得身首异处,令人唏嘘长叹。
谦受益,满招损。一句“虎女怎配犬儿?”体现了英雄豪气,也展示了泼皮戾气。
在这里,东疆珠认为关羽身上既有英雄的豪气,也有泼皮的戾气。
关羽称不称得上是一位英雄,当然称得上,否则后世不会因他忠义而祭奠他,膜拜他。他称不称得上是一位泼皮,称得上,因为他身上的浓厚的戾气。因为他为了体现对刘备集团的忠义,不惜对与自己观念不同者大开杀戒,视杀人为游戏,不怜恤其它诸侯军民性命,就有了强盗之心,即泼皮的戾气。
华雄力挫讨董联盟军,关羽一出手,一刀砍了华雄脑袋;车胄信任他,让他入城,他趁车胄不备斩之;颜良对袁绍忠心耿耿,为了把天子刘协接到洛阳称帝,再造大汉,被他突阵偷袭致死。
在关羽的杀人史上,不管将军士兵,不管各地百姓,只要违拗了他的心意,他就启动杀心,用青龙偃月刀肆意斩杀各色人员,令人谈关色变。
这次关羽有了刘备的消息,不管曹操对他多么好,他始终认为和刘备在一起,内心更加平衡,因为在刘备面前,他享受到平等的滋味。
而在曹操面前,曹操表面上对他不错,实际上因为大汉丞相身份,带有抚慰奖励性质,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兄弟关系。而这对生性孤傲的关羽来说,那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在关羽看来,全天下他只敬刘备、张飞二人,就连老婆孩子都不在他的眼里,在他眼里只有大哥和三弟。
这就是所谓的江湖义气!
关羽坚定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之间的交往,应立足于一个“义”字。出来混,更要明白什么叫“义气。”义气行前,利益行后。关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关云长出来混,全凭三样东西——够狠,义气,兄弟多!”
出来混的人一般都知道江湖义气,“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大家都把义气看得很重,但能不能坚持就不知道了。讲义气是一个男人做事立身的根本,一个人要是不讲义气,利用义气出卖兄弟,在江湖上就会遭人不齿,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而讲义气的人通常都很得人尊敬,大家都觉得他够哥们,乐意跟他们做朋友。
要说用的最多的,就是“兄弟义气。”在三国时代,维持团体精神,还得靠它。一个人想在道上混出点名声,还得靠兄弟们支持,只要对兄弟不利,不管谁是谁非,也要维护兄弟的利益。
为了到汝南和刘备相会,关羽不惜放下架子,深夜翻城墙,悄悄缒到城外,溜之大吉。
什么汉寿亭侯,什么大汉正三品将军,这些统统不要了,俺只要大哥刘备三弟张飞!
曹操得到关羽深夜潜逃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命令许褚、夏侯惇、夏侯渊率兵追杀关羽,不让关羽和刘备相会。
许褚表示反对,说关羽是顶尖武林高手,和关羽为敌,高手对决,谁胜谁负,要受到具体的场景条件影响。如果追杀关羽,势必和关羽结怨,不利于招募天下英雄。
曹操听了,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