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尼:“其实真正苦的就是北京CBD的那些小白领,赚得不多,花得还不少,连午餐都要自已带。”
张亮忠:“小宇,我是有公司,我公司里有很多北大清华的,我的公司是可以给你,可是人家会服你吗?”
由此你就可以看出,自己拥有知识是多模重要,对于自己的人生绝对是起到了最为辅助的重要作用。
学生时代一直流行着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成绩好了,老师全班表扬,家长眉开眼笑,还能够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但一旦考不好,孩子则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还意味着前途堪忧。虽说后来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也并没有完全改变多年“填鸭式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
朵朵在中考之际,因为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所以患上了“考试焦虑症”,所以朵朵爸妈才不得不决定将她送出国去读高中,以求一个宽松的成长方式。
暂且不说去国外读书到底好不好,但国内某些学校对于分数和升学率的渴望,很有可能会剥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给他们的童年留下阴影,甚至给今后的一生都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真到那时,孩子的这一辈子才是真的毁了。
面对孩子的压力,很多家庭会陷入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平衡升学压力和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孩子和家长都在教育的体制压力和情感的不断诉求中徘徊挣扎。
我们都出生于普通家庭中,既没有身价过亿的财产,也不至于一穷二白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在这样的普通家庭之中也一直饱尝着焦虑的滋味。
朵朵学习成绩中等,拼死努力也许能考个重点高中,可一旦发挥失常就只能去普高或者职高就读;琴琴学习成绩优异,但重点高中的好苗子太多了,琴琴妈担心即使上了重点高中也不一定能够拼得过那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们;而小宇家境倒是殷实,说出国也是分分钟的事儿,但他到底愿不愿意出国,也是一个问题。
现在的竞争激烈到超乎我们的想象,中产阶级家庭是最能感同身受的。
有时候我们也不怕缺钱,缺钱可以拼命挣钱,但就怕在这个社会中那些有钱的人可以随意凌驾于规则之上。没钱的拼不过有钱的,有钱的又拼不过格外有钱的,最糟糕的就是那些处于没钱和有钱之间的中产阶级家庭。
毕竟,缺钱的可以认命,有钱的又可以翻雨覆雨,而在中间游走的那些家庭确实有点尴尬。
何雨柱现在倒是不用担心这些,毕竟连孩子还没有呢,不过以后自己的女人们相继生了孩子,以后教育怕也是一个问题呀!